首页 > 行业法规  >  正文
江东时评|别让大学新生困于“容貌焦虑”
2023-08-30 00:52:20 来源:交汇点新闻客户端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祛斑割双眼皮”“学化妆穿搭、衣物全部换新”“弄发型还办健身卡”……开学季来了,却有不少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上演“开学容貌焦虑”,担心比别人“土”。同时,社交网络上关于“大一新生如何变美”的视频合集数不胜数,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容貌焦虑。

其实,大学新生想变美在情理之中,家长和老师应试着理解其想要“寻求更好自我”的积极性。不过,“爱美”未必要“医美”,在选择和决定整容美形时,家长和孩子都要审慎决定,三思而后行,医美也是有风险的,盲目整容无异于一场赌博。大学新生不能因为过度追求美而忽视医美给自己造成的健康风险,不要轻易被医美App、“网红经济”助推的变美攻略、“素人笔记”等美容捷径蒙蔽双眼,更不要为了追求美而陷入“美容贷”“套路贷”等陷阱。

反对制造容貌焦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不修边幅、不注重外在形象,彻底“放飞自我”,而是说,我们不能让美变成攀比的筹码,超出舒适与健康的范畴。比如,过分追求“白瘦幼”,这不但导致审美的同质化,使得大学生的审美观被扭曲,致使身心健康受到负面影响,而且让社会审美走向畸形,形成不良社会风气。

人的价值远远不止于颜值。作为大学新生,要尽力拓宽生活范围,通过不断扩展交往空间、积极参加活动等找到多种“参考系”,并且凭借这些参考系来多方面、多角度地认识自我,避免因容貌焦虑而忽视自身内在美的培育,这才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“变美”之道。

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追求美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在大学课程中开设相关公选课,例如大学生形象管理,以引导大学生正视“颜值”崇尚现象、树立正确审美观;设置心理健康测试,改变非理性的自我评价体系。各类平台也要担起主体责任,清朗网络语言,避免大学新生被各类营销话术所裹挟,促使社会形成正常的审美文化。大学新生也应树立正确价值观,避免被不当观念和焦虑情绪所裹挟。

(魏楠楠)


编辑: 杨丽

标签:

精彩放送